关于公益性公墓实施分析报告
按局党组对帮扶工作要点安排,12月14日至12月15日,驻马北村工作队分别到阜南县田集镇、苗集镇,临泉县田桥街道办事处,界首市砖集镇、泉阳镇交流学习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相关经验做法,现结合实际,报告马北村推进公益性公墓实施的有关情况。
一、 公益性公墓建设背景
1.国家层面。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提高殡葬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备受重视。殡葬改革的基础性法规《殡葬管理条例》,1997年7月21日实施,2012第一次较小幅度修订,2018年民政部发布《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对现行条例进行大幅调整,突出“逝有所安”,截止目前,此次修订仍未完成。新《殡葬改革管理条例》未出台前,殡改工作主要靠民政、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政府部门以通知或意见的形式指导推动。
2.省市层面。印发《关于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通知》(皖政办秘﹝2013﹞189号),作为安徽省公益性公墓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出台以来,阜阳市按要求,把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作为殡葬改革工作的重点。结合《安徽省殡葬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安徽省民政厅等七部门《关于引发安徽省农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指南的通知》(皖民务字﹝2019﹞35号)要求,阜阳市公益性公墓建设进入快车道,各县(市)区均出台实施细则,拟2020年底,实现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含公益性公墓)乡镇级行政区域100%覆盖。
3.市县层面。从市民政部门获悉,阜阳市“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的公益性公墓建设目标没有如期完成,市民政部门已重新设定时间点,计划2022年上半年,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座农村公益性公墓。数据反映,太和县在公益性公墓建设上“历史欠账”较多,2020年10月,印发《太和县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太政办秘﹝2020﹞62号),提出2020年底完成全县乡镇公益性公墓试点建设任务,力争2021年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目标。
二、交流学习情况汇报
驻村工作队与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对接后,赴推荐的三个县共五个已建成的公益性公墓(镇级4个,村级1个),通过查阅文件、实地查看、座谈交流、随机访问等形式摸清情况。
(一)基本情况分析
1.田集镇公益性公墓(镇级),2018年使用,占地16亩,用地性质为农用地,已投入340万元。其中:征地费用200万元,建设费用140万元。
优点:选址好,增量使用率较高,采用卧穴
缺点:缺少功能区域划分,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维护,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墓碑存在超规格情况。
2.田桥街道办事处公益性公墓(镇级),2018年使用,占地16亩,用地性质为农用地,已投入约50万元。
优点:选址好,距殡仪馆约500米。
缺点:墓园规划差,没有配套设施,采用平穴,墓碑为小且薄的简易石板,环境卫生差,土地性质存在运营隐患。
3.田桥街道办事处大谢庄居委会公益性公墓(村级),2020年建成(未使用),占地7亩,用地性质为一般耕地,投入10万元。
优点:投入小,因地制宜,按需建设。
缺点:没有使用,土地性质存在运营隐患。
4.砖集镇公益性公墓(镇级),2020年建成(未使用),占地50亩,用地性质为集体建设用地,已投入865万元,其中:征地费用185万元,建设费用680万元。
优点:设施齐全,设置接待区、骨灰寄存区、遗体安葬区、文化宣传栏、停车场、卫生间等。
缺点:资金投入大,进出道路条件差,缺乏维护。
5.泉阳镇公益性公墓(镇级),2019年使用,占地37亩,用地性质为集体建设用地,已投入750万元,其中征地费用200万元,建设费用550万元。
优点:原有公墓基础上改建,运转正常,设施齐全,不同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绿化面积较高,有停车场、卫生间、文化宣传强、骨灰寄存处等。
缺点:投入较大。
(二)综合情况分析
1.具备实际承载能力。五座公墓均按要求只接收本辖区内人口安葬。(临泉县田桥镇级公墓可以接受符合条件的临近街道的群众)
2.整体使用率不高。2012年修订的《殡葬管理条例》中取消了“民政部门强制执行权”,实际操作时对非法乱埋乱葬行为,多采取教育引导,较少采取法定程序强制执行。目前,五座公墓中两座未实际使用(界首砖集、临泉田桥大谢庄),已启用公墓中存在的墓穴多为因征地拆迁等从外址迁入,阜南田集公墓和界首泉阳公墓有少量新增安葬人口。
3.选址难度大。五座公墓中,阜南田集、临泉田桥属于城镇开发征地需要,新建公墓。界首泉阳公墓是在原有小型墓地基础上规划重建,界首砖集公墓在建设过程中曾多次调整土地性质。临泉县两处公墓土地性质至今仍不合规,存在运营风险。
4.部分规划设计不合理。公墓建设标准和有关规定存在偏离(墓碑墓穴尺寸标准、功能区布局等)。
5.缺乏日常运营管护。五处公墓均缺少详细运营管理措施(包括申请程序、各事项价格标准)。
三、推进情况及打算
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是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帮助马北村衔接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减轻群众负担,推进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为妥善推进,克服墓穴闲置、选址困难、缺乏管护、缺少配套政策、群众思想抵触等共性问题,把握“破”与“立”关系,破立结合基础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握村情、了解民意。采取随机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对选址、碑样、日常管护的意见和建议,排除矛盾纠纷点,尽早促成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2.提前谋划、科学规划。一是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实施步骤。积极同民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发展改革等部门对接,争取政策和土地支持。二是把握规划机遇,进行科学布局,完善生活功能设施区域,拟选址水产养殖项目东南角,占地3.5亩,为一般耕地,需变更用地性质,建成预计提供900个墓穴。
3.适当投入、完善设施。不适宜铺张浪费,大拆大建。坚持简朴庄重,墓位间距整齐规范,墓碑规格、式样、朝向统一。公墓风格注重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坚持在文明整洁上下功夫、在设施质量上严把关、在人文关怀上现真情。
4.大力宣传、干部带头。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从思想认识上、自身行动上支持殡葬改革。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在革除丧葬陋习中的示范作用。有效发挥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在促进殡葬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5.加强管理、定期维护。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按需定期进行维护。坚持公益属性,收费标准经有关部门核定,并向村民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