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致辞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

时间:2024-02-24 20:45:59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本文共5825字]

党风廉政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项工作,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深入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牢筑反腐防腐的思想防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基础性作用。

今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就党风廉政教育这一课题与大家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从政为官,要讲究官德,二是抛弃杂念,要注重修心。三是面对诱惑,要学会拒绝,四是干事创业,要克服侥幸。

一、从政为官,要讲究官德

我们每一个人参加工作后,既走上了一条从政为官之路。尽管岗位不同,职位有别,但都面临着终身受考验的现实,在这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既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又能看出一个人的“官德”。 所谓官德,就是为官者的从政道德,是个人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的综合反映,贯穿于领导、管理、服务、协调过程中。它不仅是检验干部党性的“标尺”、政治素质的“试金石”、党风政风的“风向标”,而且也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历朝历代统治集团都十分重视为官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突出以德修身,为政以德。《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几千年来的朝代更替、政权兴衰,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的官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大德之行必有大治”,历史的规律表明,吏治则国治,官德好坏与政权兴衰密切相连,官德彰则政权稳,官德丧则政权失。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官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邓小平同志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明确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历经90年,共产党人倡导的官德,核心就是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衡量的标准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良好的官德正民风、得民心、聚民力、顺民意。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民赋予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成立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既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靠浩若繁星的具有良好人品官德的优秀党员干部。新时期焦裕禄式的优秀干部孔繁森两进西藏,视名利安危淡如水、置民族团结重如山;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巴山红叶”王瑛柔肩担道义、铁腕治贪腐,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等等。他们心系百姓、清正廉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人格魅力、无穷的鼓舞作用,诠释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夯实了执政根基,形成了同心同德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与此相比,也程度不同的暴露出一些在官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动摇。理想信念是决定从政者官德的首要条件。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但个别党员干部政治信仰迷失,心灵无处安顿,精神无所寄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在“个人利益”面前被忘在了九霄云外,遇到问题不信马列信迷信,不问苍生问鬼神。二是权利观、政绩观、利益观扭曲。权利观、政绩观、利益观是官德的直接表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代大夫都有如此胸襟,作为共产党人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政绩观、利益观,践行宗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却不是这样,有的权利观不正,视公权为私器,以权谋私;有的政绩观出现偏差,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透支发展空间;有的利益观扭曲,个人利益至上,为民服务的意识越来越淡,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低,贪图享乐,甚至自甘堕落。三是考核监督不力。考核监督是官德的重要保障。官德不仅要靠自觉,也要靠制度约束;不仅要靠自律,更要靠有效监督。现实中,对于党员干部的考核存在“唯政绩论”的片面现象,只重能力,不重德行;只重政绩,不重政德;只看工作表现,不看生活作风和思想情趣。另外,还缺乏系统、完善的考核体系和细化、量化的考核标准,以及刚性的考核措施,致使少数失德、无德的官员投机钻营,从中获利。

官德不彰,民风难淳、事业受阻。对党员干部来说,官德不是个人的小节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政权的兴衰存亡。必须始终不渝地抓好官德建设。

抓好官德建设有很多措施,比如:经常性的教育,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的管理措施等等,但就从政为官者自身来讲,我认为只要严守为官做人的底线,就能培养出自己的高尚品德。所谓严守为官做人的底线,我理解就是党纪红线和廉洁自律防线。这条底线既是一条警戒线,又是一道分水岭。不能搞变通,不能“闯红灯”。一旦突破了这条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会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律上的失范。

首先要严守党纪红线。严守党的纪律体现的是官德,是人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允中守直、激浊扬清、谨慎从事,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品行、先进的表率。其次要筑牢廉洁自律防线。贪如水,不遏则滔天。很多党员干部滑向罪恶的深渊,无不是从“贪”字开始。“山林再大,也经不住野火的焚烧”;江海再深,也灌不满一个有洞的酒壶”。要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保持重事业、淡名利的健康心态,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享受所惑,自觉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以实绩求进步、以品行树威信、以作为得地位。

严守党纪红线,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党员干部如果都能获得这样一种智慧,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相信我们的官德建设就一定能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

二、抛弃杂念,要注重修心

不久前,我从报纸上读到一则消息。山西省太原市水务局原局长都洁因涉嫌贪污罪、受贿罪被太原万柏林区检察院批准逮捕。从博士、教授、局长到囚犯,一个学富五车的博士局长,缘何没有通过“廉政考试”,任职不满3年就沦为阶下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她自恃“比别人读的书多,又是局里‘一把手’,把组织上对她的信任当成可以凌驾一切的特权,我行我素不受约束”。

读完这则报道,感触颇多,体会很深,我认为,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不光要有学识,更要注重“修心”。

修心,是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魅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不注重修心,良心就会失衡,道路可能滑坡,文化势必变异。怎样“修心”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首先要“尽心”。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肩上的重任,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努力学习政策理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正确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经济、法律以及现代科技文化知识,适应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努力学习领导艺术,尽心尽力把党的政策贯彻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个人的能力发挥好,让组织放心、让群众开心、让自己安心。

其次要“静心”。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心无旁骛干工作,聚精会神干事业,静心思考,精心谋划,把所从事的职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结合起来,把工作岗位看做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机遇,当做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仕途中的进退留转,

把权力当做维护群众利益的工具,把升降去留交给组织,把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生活的信心留给自己。

最后要“定心”。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诱惑,党员干部要“定心”。一是把心定在感恩上。要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谢群众的信任,感谢组织为自己提供了工作平台。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才会竭尽全力去工作,才会用好手中的权力、自觉维护党的威信。二是把心定在常思贪欲之害上。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国法、人民利益,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最终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断头台”,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三是把心定在严格自律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独、慎微、慎友,以良好的形象作执政为民的表率、廉洁自律的标兵。只有做到尽心、静心、定心,我想,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就会多一分人生感悟,多一分宠辱不惊,就会静下身心,集中精力,干出一番精彩的事业。

三、面对诱惑,要学会拒绝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许多诱惑,比如:烟酒、金钱、美色等等不一而论,面对这些诱惑怎么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拒绝。

拒绝,就是不认同、不答应、不接受、不盲从、不担当。拒绝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扬弃、掂量,甚至是抵制或批判。同时,也在表明自己不盲从、不认同的鲜明态度,能使自己清醒地观照自身,冷静分析,理智对待。个或短或长的过程,能彰显自己的个性,摆脱无形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并使我们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坚持独立的自我,才能不陷于任人摆布的尴尬境地。

如果你第一次没有拒绝,第二次会更不容易拒绝。如果你第二次还想拒绝,最好在第一次就坚决拒绝,不要拖泥带水,切忌优柔寡断。不拒绝诱惑,便很难拒绝灾祸。假设心是门槛,诱惑是前脚,灾祸就是后脚。需知现实生活中,只有后懊悔,没有前懊悔。当你后懊悔时,已是不起作用的“马后炮”。

英国人莫尔曾说:“人这一生最艰难的就是选择。”我们所做出的拒绝,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拒绝如同选择一样,是我们的一种权利。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以为, 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否定性的主动选择。令人担忧的是,有的人不懂得拒绝是自己的权利,很少去行使这个权利。所谓“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应是我们永远保持的态度,该说“不”时就说“不”。 学会拒绝,是一种意志和信心的体现。学会拒绝,是一种诚挚和沉稳的表现。拒绝不等同于六亲不认、无情无义,也非“不食人间火”的另类。在特定条件下,拒绝是人格与个性完美的结合。它既是人个性的一种体现,又是人格精神锻造下所产生的一种意志力量。不懂得拒绝,会使自己麻烦不断,甚至会使自己陷入绝境。不懂得拒绝,“不是让别人过不去,而是使自己过不去”,其后果会使自己“伤心欲绝”。 

古人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先人告诫我们,在诱惑前,应该坚定立场,保持自己的原则和本色。诱惑能使人失去自我,甚至会陷入某种深渊之中。诱惑犹如恶魔,撕扯着人原本纯真的心灵。诱惑又如毒药,湮灭着人的灵魂。诱惑也如巨兽,吞噬着人的生命。在万花筒般的现实生活中,总有太多的诱惑。只有学会拒绝,我们才能保持自己的原则和本色。如若我们不懂得拒绝,别有用心者会利用你的弱点,引诱你出卖自己的尊严与良知。如若我们不懂得拒绝,在物欲横流的氛围中,你将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如若我们不懂得拒绝,一时的贪恋将会葬送你一生的幸福。学会拒绝,就会在你的心中升起希望的曙光,给你的人生旅途鼓劲加油。学会拒绝,如同你手中有了指南针,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学会拒绝,如同插上飞翔的翅膀,助你飞向更远的前方。

诱惑考验着人的辨别力与自持力,考验着人的定性与品性。拒绝诱惑,需要一种坚强的意志和毅力。面对诱惑,分明是自己所想所慕之物,能忍心舍弃,不是不为所动,而是心有所惧——惧党纪国法之威严,惧“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之规律,惧“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之下场。这样的拒绝,尽管被动、违心,却令人可敬。拒绝诱惑的关键在于人心,在于清醒、不断地对自身的把持。属于自己的应好好珍惜,不属于自己的不去强求。只有拒绝各种诱惑,你才能不卑不亢,活出自己的精神与精彩。

四、干事创业,要克服侥幸

在人性的各种弱点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贪婪和侥幸。一个人如果不遏制贪欲,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最终毁掉身家性命;如若不抛弃侥幸,接踵而来的必将是不幸缠身。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种下的是祸根,结出的只能是恶果。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说的是康熙年间,为了防御外族入侵,康熙派遣工部御史程金山父子到嘉峪关以西(今桥湾一带)的沙漠里建设一座城池,以便于屯兵开垦。程金山带着康熙皇帝拨给的一车车银子,来到了修成的地点。程金山看到四周全是沙漠,心里一阵窃喜。他与两个儿子商量道:“这里地处荒凉,皇上日理万机,哪里会到这个地方巡查?不如建一个土城,早点回家了事!”这个主意得到了两个儿子的赞同。

于是,程金山就带领士兵及工匠,匆匆建了一座土城。工程竣工后,程金山把康熙皇帝拨给的修城费用全部占为己有。据说,程金山父子回家的时候,光银子就拉了整整8辆马车。在当朝的御史中,可以称得上是最富有的了。五年后,程金山的事儿被康熙知道了。康熙皇帝大为恼火。他杀了程金山父子,用两个儿子的皮做了一面鼓,用程金山的头骨作了一个碗,供奉在土城附近的永宁寺里,以儆效尤。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程金山父子的事之所以东窗事发,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存侥幸。

侥幸是不幸的开始。心存侥幸,是许多贪赃枉法者的共同心态。这些人之所以跌入犯罪的深渊,除了放松思想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法制观念淡薄、以及缺乏外部监督等原因外,面对种种诱惑,侥幸是其重要的心理因素。侥幸心理,实质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健康心理。心有侥幸者,把偶然得到的成功或免去灾害的个案,看做是普遍的事实。侥幸心理,常使人作出不正确判断,错误地判断形势,从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侥幸心理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正所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徒劳的,最终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管犯罪分子伪装得多么巧妙,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得到应有的惩处。

小学课本上《守株待兔》的故事,是对存有侥幸心理者的讽刺。偶然在树下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农夫从此便不思种地,专门守在树下,等待兔子再来撞树。世上哪有这等好事!清朝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说:“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把偶然性看做必然性,势必遭人贻笑。只有认真耕耘自己的田园,才能获取真正的收获。 侥幸心理,是人生的一大隐患和祸根,应当彻底清除,与之决裂。哲学家狄德罗认为:“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放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而我们下一个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它又光临了。”侥幸使人过于自信自大,目中无法无天,容易走向极端。侥幸使人放纵、忘乎所以、盲目行事,容易酿成恶果。侥幸是人步入歧途的纽带,是产生罪恶的祸根,是违法犯罪的“助产婆”。心存侥幸者,即使一时“有幸”逃脱法律纪律的制裁,最终也会跌入更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庆幸一时的侥幸,是甘于自我堕落的继续,必将导致“不幸”的恶果。

侥幸心理,人人都会有,但轻重程度会不一样。相对来讲,比较理性理智、比较踏实务实的人,不会太在意这种心理,更不会使这种心理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占据上风。他们看重的是通过正确途径、正当手段取得的成果。而存在投机心理的人,则容易相信自己的侥幸心理,偏信自己的运道和运气。一般来说,侥幸心理较重的人,生活态度大都不积极。有的人遭遇多次挫折后,仍执迷不悟,认为是暂时运气不济,因而,一再陷于侥幸心理的泥潭而难以自拔。避免和克服侥幸心理,不做侥幸心理的牺牲品,原则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从根本上说,要重视和加强学习,在改造世界观、摆正价值观、提升人生观上下工夫,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增强抵御诱惑和贪婪心理的能力,调理好为人处世的心态,提高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能力,抛弃非分之想。

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在走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侥幸可言。侥幸本身就是一种不成功。要想拥有真正的成功,必须抛弃侥幸、远离侥幸、断绝侥幸。因为侥幸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本文共582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